close
台南二日遊  97.04.05-06

這次的旅程是由狐狸負責規劃的~(也沒啥規劃啦!)
之前狐狸就常常吵著要買府城觀光護照   來個台南二日遊~
這次由他規劃~  當然地點就是台南囉~


這本府城觀光護照強調2人吃、喝、玩、樂只要999元
真的很划算啦~
裡面真的有很多優惠
古蹟的部份-大部分都是免費入園,雖然門票也不貴但也是省了一筆阿~
美食的部份-只要是護照內有列出的店家,都可以使用抵用卷;不過抵用卷只有100元喔,不是每家店1張抵用卷~
住宿的部份-這是最划算的,只要是有合作的飯店,都享有優惠,最便宜的不用錢。(我們就是選免費的飯店)
還有其他的優惠就請大家自己到台南市觀光協會網站上看仔細囉~

台南市觀光協會網站:http://www.tnta.org.tw/2005/



簡單介紹一下我們這兩天的行程吧~
第一天:鹽水→沿路景點→七股鹽田→台灣鹽博物館→(宿)亞帝大飯店→安平老街

第二天:赤崁樓→東山


費用支出:$2579
第一天:  $1994
              觀光護照 $999
              油費     $180
             七股鹽田   $0(原價$100)
              周氏蝦捲   $25(原價$125)
              正統鹿耳門聖母廟-香包 $0(原價$100)
              住宿       $0(原價$1,780)
              其他支出 $790
第二天: $585
              赤崁樓   $0(原價$100)
              城市旅遊安全保險卡 $0(原價--不知)
              油費     $120
              其他支出 $465

使用觀光護照省下費用$1181 (滿划算喔~) 



這次的行程中本來沒有鹽水的,為了去找炸雞才多了這個行程的~
感謝炸雞熱情充當地陪,帶我們認識鹽水,還請我們吃美食~ 



在路上竟然遇到我的最愛~ KITTY
當然要拍張照留念囉~



這就是我們住的房間
很簡單~  房間還OK~ 對飯店要求不高的人可以選擇
畢竟價位比較便宜


亞帝大飯店
台南市東門路三段31號7~12樓
06-2897360


巧遇~台南迎媽祖

出發前就從電視新聞中得知這件事
只是........我不知道狐狸這麼愛看
這2天的行程   常常碰到   幾乎花了3小時陪狐狸看
我覺得比較特別的是--放煙火
晚上看~覺得超美~  但白天看煙火倒是頭一遭阿~
這煙火放的高度不高.而且很大聲  滿特別的啦~










台南迎媽祖拾遺記事
明永曆十五年(1661)鄭成功來台驅逐荷蘭人,稱台灣為東都,將原荷蘭人建造的普羅民地亞市改設承天府,即今台南市,隔年五月鄭成功病逝,永曆十八年鄭經迎明寧靖王朱術桂渡台,乃於承天府署之南的西定坊內海濱地,興建寧靖王府邸,並為明室的宗人府,稱此為一元子別館。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水師提都施琅率兵攻台,鄭克塽降清,朱術桂自縊殉國,施琅鑒於台灣先民深仰媽祖之靈佑,為收攬民心,乃奏請清廷將寧靖王府改建為天妃宮,並以媽祖顯佑濟師奏請誥封媽祖,康熙皇帝准奏後加封媽祖為「天后」,並派禮部官員主持祭典,廟稱「大天后宮」,是清代台灣最早官建媽祖廟。
      台南大天后宮雖為祀典官廟,但清代廟中庶務及祭典活動皆由三郊主持,由於商業集團所主導的貿易活動遍及南台灣各海口,故媽祖信仰興隆不衰,廟境交誼往來香火流佈,每逢媽祖誕辰交互會香更是熱鬧非凡,台南「迎媽祖」的歷史由來已久,其中於清代時南北路媽祖會香府城,是台灣第一也是最大的媽祖會香活動,影響所至,可謂轟動全台,俗諺「台南迎媽祖,百百旗都有」、「安平迎媽祖,台南趴地虎」(註:清末建省調整行政區域,此安平係指清末的安平縣,即舊台灣縣,現今台南市,台南指台南府即舊台灣府,係指整個南台灣),都是在形容台南迎媽祖的盛況。
  據清咸豐年間,台灣道徐宗幹曾記載:「咸豐壬子年三月二十三日為天后神誕,台人循舊俗,迎嘉邑北港廟中神像至郡城廟(即台南大天后宮)供奉,並巡歷城廂內外而回,焚香迎送者,日千萬計.....,十六日神輿出巡,復送天后出城而復返....。」從這段文字可知曉,據今一百四十八年以前台灣府城的居民,每年迎奉北港媽祖至府城遶境,當時「焚香迎送者,日千萬計」,可見熱鬧的程度,當時迎奉回鑾的是從台南大天后宮被分迎至北港朝天宮的夙稱顯靈的三媽。
  另據「安平縣雜記」所載:「二十三曰,天上聖母誕辰。自二月初起,上而嘉義,下而鳳垣以及內山屯番,或夫婦偕來,或扶老攜幼,絡續到廟叩祝,鑼鼓笙絃,不絕於道,總在神誕前,昭其誠敬。三月,北港進香,市街里保民人沿途往來數萬人,日夜絡繹不絕,各持一小旗、掛一小燈(燈旗各寫「天上聖母北港進香」八字)。迨三月十四日,北港媽祖來郡乞火,鄉莊民人隨行者數萬人;人城,市街民人款留三天,其北港媽駐大媽祖宮,為閣郡民進香。至十五、十六日出廟繞境,沿途回港護送者蜂擁,隨行者亦同返此係俗例,一年一次也。」當時北港三媽至台南郡城時,台南各境廟皆出轎至小北門外迎駕,北港媽祖當日住駕於西城外藥王廟,隔日由主事者手捧媽祖沿北勢街至三郊總部水仙宮,經宮後街進城內、由抽籤巷至大天后宮回鑾,接受信徒進香祭拜後,再由台南各境廟神轎陪同遶境二日,至十七日再離城回北港,這是每年必舉行的媽祖慶典,直到明治四十四年(1911)日人在台南舉行南部物產共進會,邀北港媽來南共襄盛舉,但北港不以原係迎自台南,夙稱顯靈三媽歸寧,而改以亦迎自台南的糖郊媽代表,雙方遂交惡,迨大正五年(1916)台南大天后宮新塑「鎮南媽」,才又舉辦遶境活動,至大正十五年,為配合日本人挖掘運河舉辦開通典禮,台南大天后宮這次迎媽祖是日治時代最熱鬧,規模最大的一次;各陣頭藝閣繡旗爭奇鬥勝的熱鬧景況,轟動全台,故有「台南媽祖開運河」的俗諺。
  當時媽祖巡行全市,為配合陣容,台南工商會動員各團體熱參加,連各町派出所也組隊共襄盛舉,各種團數達五十番,計人員一萬五千人,台南鐵道部團有詩意藝閣十台,北管二組,又有布商團、金銀商團、雜貨商團詩意各四台,其中皮鞋商團三台行色最壯,其餘各商團亦有一台音樂一組,商團旗百幅以上。隊列遊行,蜿如長蛇,須兩小時才能通過,是日市上觀者往來絡繹,萬人空巷,街道為之擁塞。
  那次迎媽祖有兩項特色最引人注目,一是陣頭繡旗,一是藝閣詩意,繡旗本來就是台南市三郊集團各行郊的旗幟,歷來迎媽祖活動郊商出陣頭必有旗號,但後來演變在旗面上大做文章,務必勝過他人而後快,各個陣頭、各種行業,藉機炫耀一番,琳瑯滿目,奢麗豪華,自不在話下,而旗面之大,甚至有數人方能扛行,像這樣的旗隊達百幅以上,也就夠人眼花撩亂,嘆為觀止了。連雅堂的「雅言」云:「台南奉迎天后,綢緞商之綢緞製旗者無論矣;而金銀商亦以金銀製旗,或以金銀環綴合而成,光彩奪目。於是五穀店、木材店、餅店、香店,各以其物作旗,五光十色,炫煌於道,真是『無旗不有』。」。
  另一特色詩意係遊行隊伍中的藝閣,這是在大正十年(1921)於台南市本町錦榮發商號的商界名人石秀芳,為配合迎媽祖的熱鬧氣氛而設計的,即是取材歷史故事的裝扮者,並幫各行郊設計藝閣,由於連雅堂在台南新報上推瀾助波助長聲勢,引來市民圍觀評比,致使藝匠獨特新裁,互別苗頭,由於各出絕活,競爭激烈,甚有可觀,其故事有取自台南事蹟者,如:逸士種梅、孝子尋母、義馬報恩、節婦訓子等。故參與迎媽祖活動的各藝閣詩意無不爭奇鬥豔,形成台南迎媽祖的另一項新特色,後來全台灣各地的迎神賽會無不繼之模仿,演變到現在出現聲光效果奇特的電子花車。
  日治時代最後一次迎媽祖是在昭和十二年(1937),這一年迎媽祖的出轎的隊伍排行,仍照往例由台南市尹於台南公會堂舉行抽籤儀式,延平郡王鄭成功的神轎依例皆為首位,迎媽祖的路關依然經過台南州廳及台南市尹官舍,州知事與市尹仍然在官舍前迎接開山王及媽祖及各廟神轎。同年七月,因發生盧溝橋事變,日本人為防止台灣人藉此活動,凝聚民族意識,遂禁止台南人迎媽祖。光復以後,迎媽祖的活動也在種種的政治因素之下,有了些許的改變,從政府不鼓勵迷信曾禁止辦理,到慶祝總統就職乃至於聲援西藏抗暴,都成了迎媽祖的理由,至今大約是以一任台南市長任期內必舉辦一次迎媽祖為定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p0620 的頭像
    pp0620

    ~狐狸&萍~

    pp06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